中国卡车信息网 >> 人物观点 >> 正文
徐长明:经济转型与重卡市场
文章来源: 中国卡车信息网 编辑部 发布日期: 2015年11月05日
分享按钮

  2015年重型商用车国际论坛于11月3日在北京康莱德酒店隆重召开。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高级经济师徐长明在题为《经济转型与重卡市场》的发言中表示,经济增长率下降、经济增长动力由出口转为内需投资转为消费、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市场力量的强化着四大经济转型趋势导致重卡市场的两个发展趋势:速度要下降,产品技术要加速升级。他预计,如果明年的经济接着再往下走,重卡的需求还要下滑,但未来结构调整到一定水平之后,重卡还有回升的过程。

  以下是徐长明发言及问答环节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很高兴再次和大家分享经济和汽车市场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经济转型的步伐来的很快,我想这个转型里边有很多很多方面,跟重卡有关的变化有四个方面:一个是经济增长率在下降。二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在转型,以前我们出口拉动很大,现在主要靠内需。以前主要靠投资来拉动整个经济发展,现在至少投资消费并重,消费的份量更要加重,这些都会影响到重卡的需求。三是产业转型升级,这个其实也非常明显。四是市场的力量在强化,以前我们政府的力量非常强,现在可能逐步的通过改革市场的力量更加强化。我们先看看第一个图,经济增长率。

  这张图是从2000年以来我们国家每年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最高峰的2007年曾经达到14.2%,今年1-9月份已经降到6.9%,不到最高峰的一半水平,而且是逐年下降,从10.6到9.5,到7,今年7以下,比去年又掉了0.5个百分点。这个变化很大,这个趋势一定会影响到重卡需求,因为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高和低主要的变化在于投资,像14.2%增长年份投资增长率一定是非常高的,那就需要大量的卡车,未来这个速度到底会降到多少?根据经济学研究,经济发展三个因素影响长期趋势:一个是技术进步的速度;二是劳动力投入的数量;三是资本的数量。这几个指标我们国家未来的潜力都会有所下降。

  这张图可以用经济的一组数据反映我们国家和国外技术差距。上面这个曲线是用购买力评价来衡量的,我们国家相当于美国的人均GDP的比重,现在是24%,2014年肯定是超过25%了,这样一个变化,四分之一了。下面这个是按汇率计算的我们国家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水平,大数概念,按购买力评价,我们相当于美国的四分之一,如果汇率计算大约是七分之一左右。这个曲线的斜度在迅速往上走,说明我们跟他们的经济差距在缩小,这个指标是最好用的指标。一般来讲,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是两个来源,一个是自己的原创技术,第二个是花费用从发达国家买技术。这两个都可以带来技术进步,我们现在技术进步的速度不可能再像以前这么快,比如汽车行业,我们都已经合资了,国外的技术我们基本上都已经搬过来了,这样的话我们技术差距缩小了,不像以前那么大了。另外,我们的人口因素也在发生变化,左边的图是我们15岁-64岁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最高峰是2010年达到73%左右的水平,然后就往下降。右边的图是上班的人养几个小孩和老人,这个曲线在往下走,现在也在开始往上走,2010年到最高峰,上面的线是总抚养比,也在往上走。说明我们上班的人在全社会的比重在缩小,劳动力慢慢开始出现一些短缺。前年开始单独子女可以生二胎,现在是所有的家庭都可以生二胎,我们要调整人口政策,增加劳动力的数量,而且网上也在传要延迟退休的年龄等等一系列措施,其实背后的因素就这两张图。我们上班的人口比重在下降,这就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很显然,现在一般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在迅速上涨,差不多我们国家生产线上工人的工资相当于越南的七倍,所以我们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就会从我们国家退出去,到这些工资更低的国家发展,我们的出口就会受到影响,这是影响经济发展反映的是劳动力。

  第三个指标是资本的收益也在开始下降,反映在投资率。增量资本产出率,什么概念呢?就是每增加1亿元的GDP所需要的投资,这个差不多快1个GDP需要9亿元的投资,9倍了。这反映投资的效率也在下降。所以三个指标都会影响到未来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对未来的判断,更多的人判断在6.5,或者6-7之间的水平,比过去的发展速度还要下降。这种下降就会影响到商用车,商用车和GDP关联度很高,从92年到今年二十多年的数据来看,它俩的关联度非常高,GDP往下走它就往下走,GDP往上走它就往上走,而且GDP增长快的年份就非常快,这是商用车的总体。这是重型卡车,波动幅度更大一点,但GDP高峰年份重型车就是高峰,高峰就是07年,增长非常快,2010年重卡又是一个高增长,关联度很高。所以未来我们的经济是减速的,未来重型卡车的需求也会减速。

  第二个是增长动力的转型,这个变化也比较大。这张图上面有三个数据:净出口、投资、消费。把GDP的增长率分成这三个的贡献,过去这些年,特别是02年到07年,我们出口的指标对整个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很大的,像2007年这个数字大概在1.5,2006年是1.9,但是这几年的增长动力减了,进口比出口还要多。另外这条曲线可以看出来,浅色部分是投资拉动每一年经济增长的部分,2007年大概投资拉动的6.2个点,6.5个点消费,这两年慢慢投资的拉动作用减弱。未来大的变化比较难,出口也在减。投资和重型卡车关联度非常高,03年到09年,或者2010年,这几年我们投资的速度高的30还要多一点儿,低的也要25,这个速度非常快。今年1-9月份已经逐步下降,去年是15.7,今年已经下降到10.3了,这个速度降的非常快,所以今年我们的卡车变化非常大,这种宏观背景下重型卡车市场那就是自然的现象,跟高的时候相比投资速度只相当于那些年的三分之一了,投资一下降还会带来其他一系列的变化。

  下一步的投资速度再想恢复到以前那么高的水平比较难了,我们今年房地产投资大概只有4%左右,比这个还要低,制造业投资三大块:一块是房地产,一块是制造业,这种产能过剩背景下我们制造业投资也上不去,最能上去的就是地方政府搞的基础设施投资,但是那个部分现在受制于资金约束,所以整体来讲投资未来的变化可能要靠消费拉动更多一点。这种转型背景下它还会带来其他的变化,投资一下降以后,增长动力一变化以后,比如钢铁,01年到07年,粗钢的产量每一年的增长率都在20%左右,非常非常快,1吨钢,铁矿石,煤,还要运出去,比如水泥,01到07年,那一轮经济增长高峰,它也是百分之十几的增长速度,现在都已经掉下来了,今年水泥的产量只有2.4%,这个运输量也会下降。煤炭那几年也非常高,今年负增长,去年0.7,今年山西、内蒙、陕西这三个能源大省它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会受影响,卡车需求一定是不好的。铁矿石那几年的速度也非常快,现在都已经下来了,增长动力的转型会影响到运输的强度,同样是1亿元GDP,这个变化就比较大,动力转型了,直接影响到车。

  我们再看看投资和重型卡车的关联度,也是非常高,同步往上走,同步往下走。第三个未来的变化是经济的转型升级。转型升级背后的根本原因不是国家怎么去喊口号、发指令和通知,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均GDP水平的提高。我们国家喊产业转型升级,喊了大概30年了,但是转型升级没有这么快,只要有产业需求,有那样的结构和资源禀赋,结构就是那样的,升级很难。但是今年人均GDP要达到八千美元,到2020年差不多要到12000美元,它的背后有两个就要发生变化:第一是老百姓消费会由物质消费为主体逐步转到服务消费,像现在我们买车的,买用的,这些钱已经占的比例很低,现在房子、车都有了,再下一步就是医疗、教育、旅游,这种消费会增加,这是发展阶段带来的,哪个国家只要到了人均GDP现在这个水平,服务的消费都要上去,服务业的产值占整个GDP的比重就会提高,它提高就会带来运输的下降,运输量主要在一产和二产,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更多消费转移到服务业,同样6.5%的GDP增长货运量就没有以前那么快了。这是产业结构带来的一个变化。第二个变化是在物质消费里边,二产逐年下降,特别是这几年,最高峰大概在47%左右,去年掉到42.6%,第二产业在整个GDP里的比重。第三产业的比重在迅速提高,现在到48%,很快可能就会超过一半,在很多省市里面已经超过一半,北京、上海超过70%,这个比重已经发生了变化。随着人均GDP的提高,三产的比重会有一个迅速扩大的过程。

  另外一个变化,同样是物质的消费,它高附加值那种产品的比重会提高,低附加值的比重会下降。比如说我们买衣服,以前你收入低的时候花100块钱买一件衬衫,等收入高了可能买200块钱的,你同样一件消费,物质的比重提高了,未来的发展不可能再靠数量,一定要靠价值量的提升。吃饭也是,以前收入低的时候10块、20块吃一顿饭,现在在北京吃一顿饭差不多一二百块钱。实际上也是物质的量没增加,但是价值量上去了,未来我们的经济发展这样的产业会越来越多,消费是这样,低附加产业转走了,没有竞争力,我们生产的高附加值。带来的结果是同样是二产,还是42点几,GDP是价值量,比重也是,里边运输的量也没有那么高了。所以这就是我们说产业转型升级也会对我们的发展主要是降低运输强度,如果GDP还是6.5,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运输量跟不上GDP的增长率,也会影响到我们重型卡车的需求。

  第四个是市场的力量在强化,未来会发展。市场力量强化之后就一定会是一个效率的提升,这是毫无疑问的。比如说政府、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政府的效率肯定比国有企业低,国有企业效率比民营企业低,这是基本规律。市场化的未来就意味着效率的提升。我们举一个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看看这个行业的效率怎么变,其实其他行业都是一样的,电子商务是纯市场机制的行业,这两年发展速度非常快,规模已经是13.4万亿,网络购物的规模是28211亿,人群现在已经到3.8亿人用电子商务的方式买东西,市场增长速度非常快,市场规模都在30%几、20%几的发展。快件的数量,现在139.6亿件,这是去年,这两年电子商务发展非常快,这个行业里已经产生了一批专业化的运输公司给他们做服务,像比较有名的德邦这些公司非常好,已经成长起来。这些公司跟以前国有的公司是完全不一样的运输模式,他们非常讲究效率,中转站设在哪比较好,比如有的说把中转站设在郑州,他们做的规划都非常好。另外,运距和用什么车也是非常匹配,如果是个体运输户的时候考虑不到这么多,现在更多的已经是公司化运作。比如说一千多公里以上的这种车型叫干线,用甩挂的方式,一个牵引头带两到三个,这样的车他们就精打细算,一定要买进口车,基本上是沃尔沃、奔驰、斯堪尼亚。这是1000公里干线,它要求发动机长时间运转还没有问题,这样的运输国产就不行了,国产的发动机做不到,长时间高速运行还不行。比如800公里到1000公里的,还有另外的运输方式,是不一样的,这种运输方式比如你货运量大量增长不一定牵引头那么大增长,如果运输量发生在这,运输量增加,车就不会相应那样增长。如果发生在这个地方,800公里到1000公里,这段时间的车运输多,现在主要用的是牵引头和挂车放在一起的车在运输。我们去调研,如果这块运输量再加大的话它会用牵引车去运输,一旦用牵引头去运输的时候车的数量就会下降。总体来讲,这个行业非常讲究效率,高度市场化的一个行业,使得我们整个社会效率就会提升,效率提升的结果也会影响到数量就不需要这么多了。

  从四个趋势来判断,未来重型卡车会有几大趋势:第一个趋势,速度比较低,想再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几乎不可能了,包括GDP减速,动力转型,产业升级,运输效率提升等等,导致未来商用车增长速度不像以前那么快。这是重型卡车,将来也是一样。第二个是产品技术升级,这个也会加速,因为产业在升级,动力在转型,粗放型的物资量会减少,导致将来我们这个产业产品本身也要进行升级。这种运输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导致产业升级,其实我们这个升级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这是过去六年的数据,越高价位车的比重提高的越快,说明这类车增长速度快,这是重型卡车,这是牵引车,它的份额在提升。这就是我们经济转型和重型卡车的关系,四个转型的趋势影响到卡车的两个趋势,速度要下降,产品技术要升级。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

  提问:

  一直以来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汽车市场什么时候会出现饱和。现在的商用车市场只占中国整体汽车市场的15%,而重型卡车在整个商用车市场也只占15%左右。中国重卡市场什么时候会饱和?几年是否已经探底?还是说明年将继续出现下滑?今年重卡市场可能也就达到50万辆这个级别。

  徐长明:

  这个问题是非常难回答的一个问题,做预测非常难。前年的量是70万辆,去年是65,今年我们估计大概在四十五六,从最高峰的100万辆的需求下降到不到50万辆,这个下降还在过程之中,还不一定能止得住。因为这两年主要是经济在发生变化,我们看投资最高峰到了30,今年不到11%,相当于三分之一的量。如果明年的经济接着再往下走,可能重卡的需求还要滑一点。但未来的前景,结构调整到一定水平之后,未来的经济基本上按照这样的结构去发展,随着经济总量的提升,重卡还有回升的过程,但是现在处在下降阶段,到底饱和点是多少确实很难预测,有很多因素,取决于GDP的速度,取决于经济结构、投资的速度,很多很多方面。所以我们说预测确实比较难,但是近期还会有点下降,结构调整到位之后,随着GDP总量提升,还会往上走。

  提问:

  我们的演讲当中提到了两点,一个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另外一个是高速铁路。昨天的晚宴上我们谈了一些传统货物运输模式,比如可能转向高铁,您觉得一个是电子商务的抬头和快速发展,另外一个是其他的一些替代性的交通模式,对于我们的重卡行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徐长明:

  这个问题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商用车和乘用车都一样,都面临这样的情况,制造成本的上升,标准法规升级,消费在升级,我们国内的企业怎么去应对,最近我们对乘用车企业做了一次调查和研究,自主品牌的乘用车在整个乘用车的份额在迅速下降,今年有一点好转,有特殊的因素,SUV。我们觉得最关键的是我们自主品牌乘用车要找到一种比较好的组合,在质量、成本跟服务这三方面找到很好的组合,有这样的组合就能获得很好的商机。比如上汽通用五菱,那个细分市场里面它的产品组合的是非常好的,其他还有一些企业也是做的很好,我想商用车企业和乘用车不一样。商用车本土品牌企业是处在优势地位,进口商用车里边,特别是重型卡车,它占的份额还很少,目前主要用于1000公里以上的干线运输,我们国内的本土企业重型车主要能够顺应这个市场的发展,把质量提上去,还能够把成本有效的控制,我觉得就可以在这个市场里占到主体地位。最近我们也在调查,比如800-1000公里以内的,他们也在准备找国内自主品牌的企业做干线运输。但是成本怎么控制这些企业要想办法,有的是通过规模降成本,有的是通过技术降成本,或者通过大规模的合作。

  总的来讲,国内的企业必须在产品技术、产品质量上要适应市场需求,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不在这方面做,还靠原来的低成本竞争,在那样的技术水平上竞争,可能会越来越危险。这是一个。我想总的来讲,它必须不断的适应消费者,买车的这些用户的需求,适应这个需求,成本想办法控制得住。这是我的一点建议。

(值班编辑:)
▋新闻关键词:
信息检索
关键字
最新专题
图片

视频